—  師父,每次都是我負責做飯,師兄隻負責吃,真是不公平啊!

—  施比受有福。

—  真的嗎,為什麼這麼說?

—  佈施者和乞丐,你說哪個更有福?

“為什麼要我付出?怎麼又是我謙讓?”,在日常人際關係中,這樣的內心戲碼似乎時時上演。不做傻子,不願吃虧,不先付出,是很多人的心態。

而學佛,學的就是佛菩薩的“無緣大慈,同體大悲”,講付出,講奉獻。很多人不理解,為什麼?誰先付出不就意味著“不合算”嗎?

世人求福報,卻往往不懂還需自己種福報。佛教講因果有報,猶如不播種、不耕耘就無從收獲。任何事物的形成都需要起因和助緣,利益他人,捨己為人,就是種下善因和善緣。

“菩薩畏因,凡夫畏果”,凡夫懼怕惡果,貪求善果,卻不知果報皆是從平時一舉一動、起心動念中來。菩薩則不然,一言一行,謹身護持,戒慎於初,既種善因,何愁冇有安樂與福德?

當然,我們佈施他人、利益他人,也不是抱著做長線投資的心態,那本質仍然是在做交易,懷著貪圖回報的心去幫助別人,就猶如播下一顆劣質的種子,終究收獲甚微。

其實,付出的本身就是我們最大的收獲。所謂,心安即是福,能做即是福,心寬即是福。因利益他人而生起了歡喜心,這本身就是最大的回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