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-04-05日-25日,上海玉佛禪寺覺群人間佛教研究中心邀請到了鄭振煌教授來寺講授“《心經》要義與修持方法”。

連續四日,每場都有三百名餘名聽衆來到講座現場,聆聽鄭振煌教授為大家講授《心經》。

 

鄭教授認為,《心經》是一部溝通了部派佛教與大乘佛教教義的經典學說。大乘佛教所闡釋的一個核心要義即為“空性”。

鄭教授在講述《心經》要義時,反複強調了三個字,就是“觀自在”三個字。要提起“觀自在”,這不僅是對觀世音菩薩的稱謂,其體現的是一種大乘般若思想的“空慧”。

 


大家都了解,“般若”可分為三種,即“文字般若、觀照般若、實相般若”。那如何得到“實相般若”?如何去證得諸法的實相呢?鄭教授講到落實到具體的操作方法上,即是“觀緣起”。

鄭教授說我們可以通過“觀緣起”從而體會“觀諸法的無自性”,觀到“諸法的生,諸法的滅”,去體會“無所從來,亦無所去”。進而體悟實相即是空相,是離一切相的兩邊,再去“離能觀的心,離所觀的境”,這就是諸法無自性的體現。

 


講座前三天,鄭振煌教授為大家詳細講述了《心經》中嚮世人傳達的空慧。最後一天,教授則為大家帶來了《心經》的修持方法,還與現場聽衆一起進行了觀想。

觀想結束後,鄭教授與現場觀衆進行了約45分鍾的互動,解答聽衆在修習佛法時所遇到的疑問。

望大家在講座結束後,仍可以把《心經》所傳達的“空慧”思想反複琢磨,進而落實到日常生活之中。